忙完这一切的陆子衿这会才能开始生火,柴火大部分也是被淋湿了的,所以生火得花陆子衿不少时间,还好之前爹娘上山砍了松树,用根部带松油的木块引火易燃。
陆子衿到屋外抱了一搂柴进来,用菜刀从松木根上砍出几片木屑来,找到火柴盒,划燃用松木屑点燃,放到早就用细枝堆好的灶里,随着噼里啪啦的响声,细枝被点燃,然后加入粗一点的柴火,慢慢的等着火势起来。
说是灶,其实就是黄土铺成的正方形地面中央,用一个圆形的三脚铁架嵌入地里,然后在中心挖了一个圆形的坑,周围用黄土围了一圈,等黄土烧干成行,也就成了一个灶。平时一家人就坐在小木凳上围着灶坐一圈,烤火、吃饭。
火势渐旺,陆子衿用一个大的铁鼎罐接了一锅水放在灶上烧着,然后去洗了把脸。才拿碗去盛米出来洗好装饭鼎里加水,刚刚去盛米的时候陆子衿就发现米缸快见底了,所以她就盛了一半碗米出来,然后又去楼上拿了两个红薯洗干净削皮切成小块小块的放进饭鼎里,今晚就吃红薯饭吧。
这里要特别解释一下,里屋的二层的中间不是木板,而是是用竹子搭成的一个竹炕,下面烧火时上面可以放一些冬天容易被冻坏的红薯,土豆等东西,竹炕下面栓了绳子挂在上面可以用来熏东西,南方的腊肉就是这么熏出来的。
陆子衿家竹炕上面放了一筐红薯,一筐芋头,此时也已经所剩不多,在这青黄不接的岁月,日子过得有点惨不忍睹。
陆子衿坐在灶火旁一边烤着火烧火煮饭,一边取来一些干豆角用热水泡上,坐着用剪刀将干辣椒剪成碎碎的小段,此刻外面的雨还没有停,屋里的雨还在下,爹娘和姐姐白天去地里了,此刻不知道在哪躲雨,天色渐渐暗下来,仍没有回来。
烤了一会儿火,陆子衿的身子才渐渐回暖一点,淋湿的衣服冒着一股股白色雾气,渐渐的被烤干。
陆子衿用热水泡好的干豆角逐渐被泡开,剪好了一碗干辣椒,然后就起身去将泡好的干豆角洗干净,反复的过了两三遍水,然后才拿出菜刀菜板将干豆角切好。
此时饭已经煮开了,陆子衿用勺子把多余的米汤盛了一碗出来,把柴火去掉一些,靠着剩下的炭火将饭煮干煮熟,这样煮出来的饭不会糊,又可以有一层锅巴,陆子衿特别喜欢吃这样煮出来的锅巴,特别香,就算没有什么菜,也觉得很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