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毅涵溜达完后花园,便是让李宏带自己去了前面,开始了解其他的一些办公场所。
先是这县衙的大门西侧建有一座申明亭,凡是有婚姻、田产、地基、斗殴等纠纷,须先在申明亭调解,由各里的里长及县衙的有关吏员,在此对双方纠纷晓之以利害,服双方让步,妥善解决。
只有在少数经调解无效者,可拟状击鼓,再由知县升堂审理,判决。
这申明亭规模不大,但它的作用在孙毅涵看来却是非常的重要,这可是解决了他以后整被各种鸡毛蒜皮官司所带来的困拢,这也是提高衙门里的办事效率。
除了这申明亭外,大门的东边是寅宾馆,也就是接待一些个来访的友人,或者是同学的地方。
西边申明亭的左侧还有一处膻馆,也就是做饭的地方,负责给提供其他饶饭菜。
往北面走,甬道的东边是快皂壮三班衙役休息的地方,西边则是牢房。
过了这两处后,便是到了县衙的第二道门,叫做“仪门”,顾名思义即“礼仪之门”,按照现今社会儒教伦理,必须上下有别,贵贱有等,礼制是丝毫马虎不得的。
在这县衙里面出入门庭也必须遵循“礼制”,这仪门通常是关闭不开的,只有在知县上任,恭迎上宾,或者有重大庆典活动时才可以打开,以示隆重,孙毅涵进来的时候便是直接的穿过的仪门,不过现在却是早就关闭了。3
仪门两侧有东西两个角门,东为上首,故东角门称为“人门”,是供知县平常出入的,而西角门则称为“鬼门”,通常也是关闭不开的,只有在提审人犯,押解死囚赴刑才开,且死囚必须走这个鬼门。
仪门是县衙署中最为高大雄伟的一座门,立于两层三级台阶之上,青墙灰瓦,乌梁朱门,上有黄铜大钉,足以显示其威严庄重之仪。
由于官府均为红漆大门,于是朱门便成为官府的代名词,成为上流社会的象征,仪门门外有联曰:
门外四时春和风甘雨
案内三尺法烈日严霜
进来以后便是这大堂了,两边则是还有吏,户,礼,兵,刑,工六个办事部门。
往前走上了月台便是到了大堂,牌匾上写着“亲民堂”三个金字,整个大堂坐北朝南,高耸威严,在建筑上是县衙中最为宏伟的,在职能上也是最为重要的,全县所有的大案、要案、命案都要在这里审理,大堂为五楹厅堂,中间为三楹公堂,公堂楹柱上悬有一联。
上联写着,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下联则是,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勿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一县之长,官虽不大,但毕竟是一方百姓所仰仗的父母官,因此,知县的优劣直接影响黎民百姓存亡,也关系国家兴衰。
大堂内,正中屏风上绘有山水朝阳图,山正、水清、日明,即“清正廉明”,这与宫阁上方所悬匾额“明镜高悬”可谓异曲同工,意即告诉百姓本知县办案公正、廉明。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这正是身为一任知县所应有的品格和气度。
屏前高出地面约一尺的地方有个台子,这台上用四根柱子围成了一个官阁,是知县审案时所在的地方,由于官阁四面通风,冬断案时,通常在台上的案下放一火炉,以供知县取暖,所以官阁又称为“暖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