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快,转眼大半年过去,时间也来到了公元183年的秋天,上谷也终于迎来这一年的大丰收。
在这大半年期间,刘嘉还帮百姓们把曲辕犁、筒车等农具给发明了出来,大大增加了百姓开垦田地的效率。这让百姓们赞叹刘嘉仁义之余,又夸他为鲁班转世,这夸赞直让刘嘉脸红不已。
被人认同的剽窃,就不算剽窃了吧?嗯!
再说刘嘉标榜的仁义之名,果然有用,另外加上他击破了鲜卑人带来的威望,这半年赶来上谷投奔的流民达到了六十余万!加上上谷原有的十余万百姓,整个上谷郡的人口达到了八十万之多。陆陆续续开垦出来的田地更是达到了上百万亩,以平均每亩得粮食两石计算,光刘嘉到任的第一年,上谷郡总粮食产收就达到了两百万石。
不过也别觉得多,两百万石均分到八十万的人口,人均也就几石,根本算不上富裕,只能说勉强糊口。
也正因为人太多,刘嘉又不得不在北面,靠近后世张家口的位置另建了一座新城,同时鼓励百姓继续垦殖。
要说这座新城所在的地方现在还是乌桓人的地盘,原本他们还不高兴,但一听刘嘉建城是为了和他们进行贸易,另外他们又对刘嘉三百破一万的战绩有所惧怕,也就同意了。
两座新城,先建的一座因为刘嘉的惫懒,直接就命名为新城,同时将各个坞堡所在的位置升格为乡,组成新城县。而后来一座,陈宫自作主张给命名为季宁城,因为刘嘉一开始取的名字是“新二”城,直接招来陈宫一阵白眼。
当然了,这些东西刘嘉是不会真的完全上报朝廷的,要是真上报了,那些阉党、士族肯定跳出来分一杯羹。所以他在奏章上是一直哭穷,虽然没能让刘宏支援他一些,但也总算免了护乌桓校尉治下三郡十年的赋税。
至于郡兵,也总算招满了三千。
因为高顺眼光高,所以刚来的那些流民都入不了他法眼,直到经过半年的调养,百姓们身子骨健壮起来,他才真正开始募兵。同时,在刘嘉不遗余力的支持下,陷阵营总算是有了。
刘嘉也效仿曹操,实行军屯,将招募来的士卒家属编入军籍,进行屯田。但所得粮食不全归他们,军队与家属共分五成,另外还有刘嘉给的钱财补贴。补贴也很丰厚,比起种地的收入要高得多,这也算是刘嘉对军属的补偿吧。同样也因为如此,刘嘉麾下的军队,对他的忠诚度极高。
这天,刘嘉来到季宁城中巡视。
这大半年来,他可以说是忙地脚不沾地,不是发明新东西,就是处理政务,稍微空闲下来,就要巡视自己地盘的发展情况。
此时季宁城中已经极为热闹,其繁华程度还要高于新城,大街上满是叫卖的声音,有汉人的,也有乌桓人以及少量的匈奴人。
整个季宁城,现在是两族混居的情况(匈奴人较少),因为刘嘉命令季宁县的县令,在律法上必须一视同仁,所以汉人在这里没有任何优待。
不光如此,刘嘉还在季宁县中大量开设学堂,乌桓人与汉人皆可入学堂读书,学习汉族文化。
也正是因为这些政策,大量的乌桓人开始在季宁县境内定居。
看着街上乌桓与汉人之间公平买卖,没有丝毫争执,刘嘉也是满意地点点头,对身旁的陈宫说道:“公台,我看乌桓人与我们汉人相处得极为融洽,不如鼓励两族通婚?”
陈宫闻言一愣:“两族通婚?这恐怕难办,大部分汉人都不会选择与异族通婚的。”
“现在上谷郡内男多女少,长此以往不利于人口发展。”刘嘉笑道,“此举可从我麾下部曲先开始尝试,都是从外乡来的汉子,跟了我刘嘉,我自然不能亏待了他们。本地的女子他们就别指望了,本地人家都不够的,想娶婆娘,就考虑乌桓人吧。不过你也得告诉他们,但凡娶了人家,必须善待,不可因为人家是异族就当畜牲使唤!”
陈宫想了想,觉得此举可以加速同化乌桓人,而且可行性很高,于是便赞同道:“主公高见!”
刘嘉笑着点头,继续往前走。
然而没等刘嘉走多远,身后就传来了一声呼唤。
“主公!主公!”
刘嘉转过身子,却见太史慈一脸焦急地跑了过来,奇道:“什么事这么着急?”
“据侯成麾下探子来报,边境出现大队鲜卑骑兵,人数超过五万,正向广宁县逼近。他们沿途烧杀抢掠,并且扬言要取主公你的人头,为和连报仇!”
“什么?五万骑兵?”陈宫一听太史慈的禀告,脸上顿时露出着急的神色。
刘嘉也是陷入了沉思,喃喃说道:“怎么可能?按道理,和连一死,步度根和素利不应该先争夺王位的么?”
自语过后,刘嘉神色一凛,沉声道:“先回沮阳!”
其实刘嘉预算的是正确的,和连的死讯传回鲜卑内部之后,素利和步度根两人确实闹腾了起来,但很快就被鲜卑王庭中几个长老劝住。
这几个长老也是厉害,生怕鲜卑就此进入内乱,便使了个计策,他们告知步度根和素利二人,谁能先杀了刘嘉为和连报仇,他们就推举谁为鲜卑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