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工厂的有,大业集团建筑工人,改造房子装修的,有大业集团装修工人,成群挖掘机连夜开挖。
身穿着大业集团工衣,戴着安全帽,汗水与口号同齐的大业集团工人,成为城市里随处可见的存在。
多地同时动工,需要招收大量建筑工人,而又恰逢农民进城第一波热潮,招收工人双方都很简单,一个工资要求不高,一个只需要求耐苦。
两者可谓一拍即合,因为敢来工地的人,体力活都不在话下,而在工地上班,如大业地产般,开出的工资,并不低,甚至比许多工厂内的工人,都还高。
“刘穆,下工后,我请你吃一顿饭。”
清楠镇,距离火车站的七公里处,一个热火朝天的大型建筑工程地,一名戴着安全帽的青年,推着斗车,向另名铲沙的青年道。
“不用,当时车子失控,我也只是恰好见到你在危险处,才立刻把你推开。”
叫刘穆的青年,憨笑罢罢手,然后继续拿着铲子筛沙。
二十天前,这里同时用挖掘机和人力,开挖地基,要建造二十五栋楼式集体工人宿舍。
建造方与施工方,都是同一家公司,为大业集团。
刘穆也是二十多天前,才加入大业集团,成为一名建筑工人。
在没有加入大业集团前,他是一名田里青年农民,父亲和他都在田地里耕种着,只是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
他们种下的粮食,要白菜价了。
许多大田地,那些用新种子,新农业机器种出来的粮食,不仅丰收高产,也更加鲜质。
对比自家的种子,结出的小果子,他父亲就后悔大哭了,因为耽误了,大耽误了。
自家田地里后面出市的粮食,会卖不出去,精耕细作的粮食会卖不出去。
而卖不出去,家里收入就会陷入跳崖式断裂。
家里有母亲病着,需要药理,偶尔他与父亲会上山采药,拿到城里去卖,但一年主要收入,就是靠田地。
刘穆娶了妻,有了个四岁的小儿刘裕,三岁的小女刘袤。
刘穆是想让刘裕、刘袤到六岁时就上学读书的,他不想让他的儿女和他一样,是没文化的。
而这都需要提前攒点钱。
刘穆自个想了许久后,他觉得只有去城里务工才有出路,才能给家里带来经济。
村里有许多同乡的人,遭遇也与刘家般,几家青年,纷纷决定一同去大城市里寻找务工。
只是到了大城市后,刘穆和其他的几家青年,就迷茫了。
因为他们不会工厂里的东西,在得知他们什么都不懂后,有些工厂挑挑拣拣的,才让几个机灵的,进入工厂,其他的则淘汰外。
没找到工作的刘穆这些人,拿着随身的大包裹,就露宿在街头,或公园里。
直到,过了将近一周后,各个地方,陆续传出了要大量招工。
不久后,四周的确是要大量招工了,许多工厂都是扩招,武北阳城外四镇,还有许多明显是新办厂子的。
挖掘机昼夜不停地开工,运输车连夜搬卸下材料,新厂子的建设,每天都是一个新样。
各地大量招工,城里城外滞留的,从农村来的人,纷纷带着自家大包裹,赶着向各地招工处问询。
月薪多少,有没有得睡,包不包伙食,可以干多久。
彼时的刘穆,也拿着大包裹向招工的工厂,拥挤问着,他连问了好几家,手拿着十几张表格。
每张表格填写完自己的大名,刘穆又找到了乡下同来的人,几个青年说着各自要进的工厂。
就在刘穆几人热情讨论的时候,刘穆看到了一份报纸,大业集团大量招工。
报纸上是拍板鲜明的字,刘穆识得大半的字,只有小半他不识,一个版页上,写着大业集团成立,同时,无条件招收工人,前提是只要肯吃苦耐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