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有的读者可能不太理解太守,刺史,州牧的意思。
这里做个小科普,黄巾之乱前,郡设太守,如冀州里面的中山郡,便叫中山郡太守,而当时冀州的领导者则叫冀州刺史,在黄巾之乱平定之后,刺史这个词逐渐弱化,官职设定为州牧,即黄巾之乱后,韩馥得叫冀州牧,而不叫冀州刺史了,不过有些州郡因未向朝廷请命,故而还是叫着刺史。
自打上次免费从那朱阙手里敲诈了三千兵士和粮食之后,无极县的城防基本上了几个档次,原本驻兵加上潘凤的骑兵团只有区区五百,如今翻了六倍,而粮食一有,就代表着有更多的劳动力可以用来城建。
城里百姓看到变化,开心不已,已经是有不少百姓打从心中接受了潘凤是一个仁慈军将,而反观潘凤这里,他便表现的不是很开心,现在的他虽说手头是有了一些兵马,但是其实也是代表着他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界。
一边是待自己如同干儿子一般的韩馥,自己虽然可以回去重新掌管冀州兵马,但是到时候韩馥作为他的上级,他不想为韩馥效命,韩馥生性胆小怕事,庸碌无为,从他在最后在厕所自杀便可看出,如果为他效命,保不准最后小命都保不准,但要他直接背叛,更是不可能,他作为一个现代人,韩馥名义上还是他的干爹,他还做不出如今六亲不认的事情。
这也是这两个月来困恼着他的事情,看着无极县内日新月异,他纠结的心理更加严重,怕韩馥突然召集他回去。他在等一个时机,在等韩馥与那袁绍彻底决裂,到时候自己就能反客为主。
而那高顺,由于深受潘凤信任,而且在原始兵士中威望也是略高,所以虽然年仅十五,也是被潘凤任命为营中副将,身份尊贵,在那些新兵营中也是威望很高。
随后,高顺更是亲自抄书,出品了一本名为用于新用征兵之需。抄录成本后分发士兵,并且对于士卒都要求严格训练,最早跟随高顺而来的骑兵们,在这群新人中自然鹤立鸡群,在功勋的处理之后,里面有着众多人员分别都被提拔成为了下级军官。
接近三千人的队伍中,分别设置了是一个都伯,三个屯将,一个副将高顺,而在这接近四个月的时间,高顺更是亲自领兵,不仅扫荡了无极县周边的土匪山贼势力,更是连带着广昌县,溪山,北平几个县郡的所有杂碎势力全被铲除,如此急切的出征,自然是为了训练新来士兵的胆量以及获取一定的威望。
而由于潘凤的特别叮嘱,这些军功一一都被列入高顺囊中,在外界中,众人仍然不知道潘凤身体已好之事。值得一提的是,自带上次甄府答应张氏婚配一事后,潘凤便以择良辰之名,延后婚期,而那张氏,也是的确没有邀约过潘凤。
他本人更是亲力亲为,平时不仅跟着县令一同管理政务军事,时常还会抽出时间,去低下基层了解民众意见,听取在无极县内各个劳苦平民的意见建议,无极县本就不大,经过潘凤的这一捣鼓,县里歌舞升听。
基本上所有人都记得这县里来了一个体恤民众的好将军,这样自然赢得了百姓的爱戴,那县令原本在此为官三年,兢兢战战,深的人心,但潘凤在这四个月中所获得的威望远远超过了县令。
在这四个月中,潘凤也是没有收到任何潘父的书信以及韩馥的消息。仿佛在这四个月中,他就如同一个乱世的身外人般,乐得逍遥。
然后,事与愿违,在建安元年的九月份,即潘凤来到无极县的第六个月,有一个不速之客从邺城赶到了无极,那人便是审配审正南!
审配原本对于潘凤的印象是挺好的,审配为人正直,自然对于忠义之士十分敬佩,当初潘凤平定黄巾之乱现了极大的风头,自然而然审配对他的印象更是好的离谱。
但虎牢关一战,潘凤身受重伤,回这无极县中疗伤,这让审配十分难怪,再加上韩馥这厮回城之后,更是没有半点对潘凤的思念之意,更是每次商讨要事之时,多次表露出潘凤是个叛袁之人,决不能在此重用。
这番言语说的多了,让审配对于韩馥这等小人已经不再存有半点念想,他知晓如果韩馥想要成就霸业,必须要有一个机会,而另立新帝,冲破皇权,这是一个极好的良机。
原本说客最佳之人绝对是审配,但是审配有着自己的小心思,他不愿意一代名将潘无双堕落,所以他推荐了潘凤,希望能够在说服刘虞的事情上,能够出点力量,继而能够继续为韩馥重用,要说潘凤是个反骨人,审配打死都不相信。继而他来到这里,无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