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妜的言语犀利激烈,文武百官隐约感知到她在指桑骂槐。
一时间,太和门顿时安静得绣花针落地的声音都能听到。
景和帝是太祖制定铁律的忠实拥护者,他自然之道李妜明朝暗讽自己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可是她的建议确实最直接有效的。
他忽然想到那日李妜求他制作锦旗给予诰命贵女们荣誉之事,窜到喉咙的怒气渐渐被压下去。
景和帝忍住心中怒火,面色难看道:“说下去。”
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折了景和帝的面子,李妜并没有多开心,她不是为了折景和帝的面子而来,而是为了解决当下危机而来。
“大周当下处境危机四伏,商人亦是大周子民,国难当头人人自危。”
“儿臣斗胆建议,让户部与民间商会贴心交流,每一位为此次危机贡献过力量的商人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名誉,捐献最多的前十位民间商人将得到额外奖赏外加少许特权,让商人心甘情愿掏钱。”
这个法子其实与李妜对靖和宫夜宴上那群命妇们的相差无几,唯一的差别便是从私人行事变成国家大事。
“但凡为此次危机贡献力量之人,便能得到皇家特制‘德商’锦旗,而后在铸恩德碑,将其名字镌刻其上公示人瞻仰。”
商人除了重利之外也在乎名誉。
户部尚书左斯文眉头一皱,他一方面觉得李妜给他不少惊喜,一方面也觉得恩德碑不妥。
李妜之言如一滴水滴入热油之中一般,朝堂上为了这个建议吵得不可开交。
众臣听闻纷纷站出来反驳。
“陛下,恩德碑乃为国为民做出巨大贡献之人方可立碑,此法万万不可啊!”
“太子殿下所言差矣,商人多为小人,小人怎可上庙堂受世人瞻仰。“
“恩德碑乃记功载德或颂扬政绩的石碑,此时并非我大周存亡之际,太子殿下所言欠妥。”
“.....”
李妜从建议之初便没想到这条建议能轻而易举的被人接受,被别人反驳的滋味不好受,对她却造不成任何影响。
毕竟,她身居深宫不问朝政,身为新人政客,受点挫折没什么。
见这么多人反驳李妜,景和帝紧皱的眉毛稍稍舒展,“太子此言确实有欠妥当。”
李妜就如天下所有好学的莘莘学子一样不骄不躁的听过来人的建议。
兵部尚书吴偲见此事要凉了,忙不迭道:“虽太子所言有欠妥当,她为陛下分忧拳拳之心臣等看在眼里,太子所言亦有可取之处。”
户部尚书左斯文瞄了一眼虚心受教的李妜一眼,道:“殿下,此建议是你提出的,可还有什么补充的?”
李妜认真的想了想,而后摇头,直接将烫手的山芋扔给左斯文,“本宫能想到的只有这么多了,尚书大人可有新想法了?”
恩德碑皇家不能立,可以由受益之人立碑呀。
此话李妜只在心里说,没有向外说出去。
李妜人任务,初次进入朝堂还是低调一些为好,这群老狐狸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展示自己的想法,给抱残守旧的文武百官指引一个方向便好,她现在没有任何实力,朝堂中之上只有外祖父能帮一帮。
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吹之,李彦还未离开长阳,她没有得到拥护,有些话便不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