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二章 勾心斗角(1 / 2)乱世栋梁首页

邺城,刚出宫不久的周国使者杜杲,坐在牛车里看随从新买来的报纸。

看着看着,他被报纸上的消息弄得心惊肉跳:邺城内外近七百座佛寺,经过一轮整顿后,目前只剩二十座。

大量寺庙的寺产被官府没收,财物一部分入国库,一部分用于救济贫苦百姓。

寺庙名下的田地,分配给立功将士以及贫苦百姓。

至少有八成的僧尼因为无法获取“度牒”而还俗,官府已经对这些还俗僧尼做了安置。

毫无疑问,楚国借助席卷河北的大势,直接在河北地区实行检寺、检籍、检地的政策,而敢反抗的人,全都已经“没于兵荒马乱之中”。

他放下报纸,抹了抹额头上冒出来的汗。

现在是五月,不到半年时间,楚国就稳稳吃下了齐国的河北地区,连续歼灭齐军主力,很快就控制了各地州郡县。

并在博陵郡、清河郡、赵郡、范阳郡故地开展了“清扫”,整治了大量士族和豪强,获取大量土地,分给立功将士,以及当地贫苦百姓。

大量的屯田卫所聚落,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河北各地,楚国的动作很迅速,以之前在河南。淮北实行的这种制度,对新占领的河北地区进行控制。

其朝廷,用各级屯田卫所聚落,取代当地原本的强宗著姓,对当地百姓进行直接管理,并直接掌握土地、资源以及户籍。

可想而知,只要过得两三年,河北就会成为楚国的“熟田”,楚国皇帝李笠,有了天下最富庶的河北地区,不缺兵源、不缺粮食物资。

其吞食天下的野心,就再也无人可制。

而事实证明,对方真的有这个能力,若现在就集结重兵对周国发动进攻

杜杲只觉后背凉飕飕。

此次楚军北伐,李笠御驾亲征,但出征的将领当中,并没有其元从诸将。

其儿时伙伴、创业勋臣,梁森、武祥、彭均,以及妻兄黄,就留守国内,一动不动。

所以李笠其实未尽全力,北伐楚军之中,并没有最能打的队伍徐州军。

李笠的元从之中,彭均作为河南道行台尚书令,坐镇汴州开封,明摆着是防备洛州地区周军。

也正是因为楚国一直有军队盯着洛州地区,加上楚军快速攻破邺城、席卷河北各地,所以,周国这边积极请战的舆论,才未能最终获得大冢宰宇文护的认可。

现在,齐国已经丢了河北,收缩在河东苟延残喘,大冢宰决定与齐国和谈,然后,共同抵御势大的楚国。

为此,还要借助突厥的力量。

杜杲得了宇文护的交代,特地来邺城面见楚帝李笠,就是要来探探虚实,并收集情报。

他看着手中的报纸,只觉百味杂陈。

楚国似乎不忌讳报纸上刊载的消息“泄密”,所以他想知道的事情,大多能从报纸上获得,而不需要煞费苦心去套话。

周国在楚国的细作,定期收集报纸,由此整理出大量有用的消息,这些消息传到长安,愈发让人坐立不安。

他们所见的楚国,强大而自信,不在乎那些“无关紧要的消息”登在报纸上,不在乎这些消息被别国轻易弄了去。

仿佛漫步山林的猛虎,不在乎百兽们知道自己的踪迹。

现在,杜杲觉得天下局势逆转的唯一指望,就是李笠早死。

李笠若早亡,其子镇不住国内各势力,楚国陷入内讧,周国才有机会。

想到这里,杜杲不由得回想起方才自己入宫觐见李笠时的情景。

见面过程没什么特别,但杜杲注意到几个细节:李笠时不时打哈欠,过于频繁,仿佛睡眠不足的样子。

其次,李笠以粉敷面,尤其眼圈附近,看样子,是要遮掩酒色过度导致的眼圈发暗,肤色发灰。

第三,李笠经常走神,目光呆滞,或许是因为酒色过度。

杜杲对自己的发现颇为振奋,认为李笠若真的酒色过度,搞不好

但他转念一想:或许是装的?

&nbbsp; 因为听说齐国后宫妃嫔,似乎都被李笠当做战利品,发放给立功将士。

而李笠入邺后,好一阵子都住在外面,没有入住皇宫,看上去不像急色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