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69章:送给最后的自己(终章)(1 / 2)战炮岁月首页

十二月六日,晴。

六点起床号响起,十多个退伍老兵,开始下楼洗漱和整理个人物品。

六点半,由梁荆宜带队去食堂吃最后一顿饭。

他们的就餐时间比连队正常的就餐时间要提前半小时。

炊事班早就准备好了早餐,包子、馒头、鸡蛋、牛奶、萝卜丝、沙茶酱摆满了两张桌子。

“我们最后唱支歌吧?”正喝着牛奶的梁荆宜站起来说。

“行啊,唱什么歌,你老梁看着办。”推门而入的胡一宏双手抱拳,“对不起啊兄弟们,我来迟一步了。”

老兵们纷纷起立打招呼。

他是指导员,退伍老兵的最后一顿饭,他得陪陪。

“还是指导员你来吧。”梁荆宜一心想着推让。

“那行,我说歌名,你来起头,我们大家一起唱。”胡一宏扫视众人后,说出了歌名,“战友之歌。”

“战友们唱起来啊!”梁荆宜跨立,摆出指挥唱歌的架式,扯着鸭公嗓子就给喊上了,“战友、战友亲如兄弟,预备,唱。”

战友、战友,亲如兄弟,革命把我们召唤在一起,你来自边疆,他来内地,我们都是人民的子弟。战友、战友,这亲切的称呼,这崇高的友谊,把我们结成一个钢铁集体、钢铁集体。

战友、战友,目标一致,革命把我们团结在一起,同训练、同学习、同劳动、同休息、同吃一锅饭、同举一杆旗。战友、战友,为祖国的荣誉,为人民的利益,我们要并肩战斗夺取胜得、夺取胜利

吃完早餐,退伍的老兵们自觉地将桌子上和地上的卫生整理到位,回到房间后,他们就静静地等待着那一重要时刻的来临。

七点三十分,“哔”的一声哨响,连长姜子军朝二楼喊了一嗓子:“请榴炮一连的退伍老兵们,携带个人物品下楼,准备集合啦!”

营区内“哔哔哔”的哨声接连响起,这不是紧急集合哨,而是各单位通知退伍老兵们准备集合了。

梁荆宜朝楼下望了望,只见底下欢送的队伍已经列队完毕,而此时,团里的大喇叭也奏响了“老兵你要走”的音乐声。

两分钟后,芒果树下。

姜子军看着眼前的十多个退伍老兵,他清了清嗓门,却一个字也没说出口。

当梁荆宜以为他又会让胡一宏来“救场”时,结果他却开腔了:“榴炮一连全体干部战士,欢送最后一批退伍老兵返乡,感谢你们这些退伍老兵们为榴炮一连的建设,所做出的贡献,你们吃过的苦、淌过的汗、流过的血,必将在榴炮一连光荣的连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鼓掌!”胡一宏将双手高举过头顶,他也没有想到,在这种场合下,本来该他指导员上来打鸡血的,不料却被姜子军给“抢先一步”了。

与“啪啪啪”的掌声一道的,还有相互拥抱、锤打、哭泣、嚎叫

眼睛肿得跟个电灯泡似的张春柳抱着一直强忍住没哭的梁荆宜,并贴着他的耳朵说:“老梁啊,你这平时犟得像头驴一样的人,不知道等会走的时候,会不会哭得也像一条狗一样?”

“春柳。”梁荆宜温柔地拍拍他的后背,“那你就等着狗来咬你吧!”

在连队带的那几个二零零二的新兵,个个围着梁荆宜哭成了个泪人,搞得他是安慰都安慰不过来。

营直方向“哔”的传来一声哨响:“各连队把退伍老兵带过来集合,准备上车了。”

这是营长马斌正的声音,四台东风运输车已经到位,就等领导一声令下,便可立即出发。

“咚咚呛”的锣鼓声响了,耳边的哭喊声,更大了

梁荆宜上了营里的第二辆东风运输车,站在车尾,他挺直腰杆朝送别的战友们敬礼,尔后,挥手再见,等系好了安全绳,他又朝阿枝店方向瞅了几眼,人坐下来,泪水在眼眶里转了转,但还是没有飙出来。

鞭炮声响了,车子启动了,一声喇叭响过,车子便开始缓缓前行。

十秒后,四台东风运输车相继开出营区大门,大门的值勤哨兵抬手敬礼,驾驶员鸣喇叭,以示还礼。

营区大门转弯处,一辆京城二一二吉普车一个急刹,只听“滋”的一声,车子瞬间被刹住了。

坐在车厢尾部的梁荆宜探头出去一瞅,见从吉普车上跳下一个熟悉的人,那是宣传股长姚江生。

在十一月三十日团俱乐部上大课那天,他说过,要回来送连队的退伍老兵们最后一程的。

“榴炮一连,榴炮一连的人在哪里?”姚江生边跑边喊,他是担心这次一旦错过见面的机会,可能就是永远的错过了。

“指导员,我们在这里。”坐在车尾的梁荆宜使劲挥手,车厢里的人也在努力回应着。

第二辆东风运输车顺着下坡像蜗牛一样缓缓滑行,驾驶员也知道这个时候开快了,他会分分钟被车上的人给骂到自闭。

“见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姚江生出现在第二辆东风运输车的车尾,面对一连退伍老兵,他眼眶噙泪饱含深情地说,“记住我们榴炮一连的连魂一个人只有为这个集体争得荣誉的义务,而没有抹黑的权利。不管你们将来在什么地方生活,也不管你们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这两句话绝对会让你们受用一生、受益一生。你们记住了没有?”

“我们记住了,指导员。”车厢里的人齐声回答。

“我祝你们一路顺风!”姚江生抬手敬礼。

车厢里的人纷纷还礼,梁荆宜看到姚江生抬起了左手,那是在拭泪啊!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这两句诗,大抵也就是在这么个环境下给整出来的。

驾驶员踩下油门,车子开始提速了

梁荆宜注意到,围墙上刻的“战争之神”那四个大字,被红色的油漆粉刷一新。

在初冬阳光的照射下,它们既显得耀眼夺目,又折射出在历次决定战争的胜负中,它们那无与伦比的自豪感。

他心里暗想,下一批新兵入营时,还会不会继续问班长:营区大门口围墙上刻的“战争之神”四个大字,它们到底代表的是什么意思?

而班长是否会和自己的老班长宗儒麟一样,悠得自得地跷着二郎腿且又一脸自豪地告诉新兵蛋子们:“战争之神”指的是火炮,在战场上,火炮就是“神”,而我们这些人呢?就是操作“神”的人。

记得当新兵时,他实在想不明白,宗儒麟为什么在吹完火炮是“战争之神”的牛皮后,脸上会露出那么一副得意洋洋地表情。

直到后来,他当了班长,新兵也会问他同样的问题,自然而然,他也就明白了这个问题,并不是想像中的“吹牛皮”那么简单。

再见了,“战争之神”!

车子经过三岔路口,他朝老虎山方向敬了个礼,就算是正式道别了。

车子驶上了环团公路,眼前那熟悉的营房、营区大门岗边上的那颗高高的水杉树,道路两边的鱼塘等等在视线里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模糊,直至慢慢消失。

而车厢里坐着的十多个人,安安静静的,明明睁着眼,却个个仿佛睡着了一般。

梁荆宜闭上了眼睛,五年的部队生活,犹如放电影一样,一幕一幕浮现在他的眼前。

十七岁那年,他为了追寻梦想,而来到这里,并为之努力奋斗二十二岁,他带着成熟和稳重,从容地选择离开。

这五年,不管有没有追寻到梦想,他都觉得,值得了。

十点十分,郭坑火车站。

师里的宋政委正亲切地跟先期到达的退伍老兵们一一握手。

当人员全部集合完毕后,宋政委给全师最后一批退伍老兵们作了动员,并送出了祝福。

他说:你们完成了祖国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即将整装待发、退伍还乡,迎接属于你们人生当中的第二次战役,希望你们顺利实现人生的第二次腾飞!

紧接着,全体退伍老兵整齐列队,由宋政委起头,最后一次唱响“师师歌”。

战争考验我,血染军旗红。

首战震胶东,扬名济南城。

渡江南下打先锋,解放战争立大功。

我们是光荣的师,代代出英雄!

代代出英雄!

雄师震东南,卫国为英雄。

面向高科技,苦练出精兵。

应急部队担重任,时刻准备打头阵。

我们是光荣的师,威武筑长城!

威武筑长城!

听从党号令,忠诚为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