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朝局(2 / 2)重生之嫡妻为男首页

其后是当年的四个辅政大臣。

那四个大臣也是辛苦,当年臣强主弱,忠亲王一手遮天,四个辅政大臣百般斡旋才让圣上有了一线生机,直至亲政。可惜等今上亲政,四个辅政大臣也老了。

首辅沈相只有一子,却在今上亲政后不久死在赈灾中。也许是看穿了什么,约摸十年前,沈相向圣上请辞,回乡乞骸骨。

圣上恩准告老却不准还乡。另外赐下恩典,让沈相的嫡孙,沈家唯一的独苗,沈翎为二皇子伴读。沈相如今仍然留在永安京,据说终日赏花遛狗,不再提笔。

而剩下三位辅政大臣……竟没有一家得了善终,真是不提也罢。

紧随其后的,就是刘家的事。

当初皇上大婚亲政,次年皇后刘氏诞下今上的嫡长子,也就是如今的二皇子,今上当日便给刘皇后的嫡长兄赐封了“承恩侯”。

看似无上荣宠,但承恩侯不世袭,刘老将军脑袋上还有世袭的镇宁公的爵位,据说老将军几次上书给长子请封世子都被压下了,后来被人提点,长子已经是承恩侯,怎能再当镇宁公世子,这不是明晃晃地嫌弃圣上赐封的承恩侯不好么。老将军无奈只能转而为次子请封世子,却一直未得到圣上恩准。

直到几年后刘老将军死在京外,元后与小皇子也跟着去了。

刘老将军身死,镇宁公爵位空悬,刘老将军长子已经是承恩侯,当时正在镇北军中做监军,皇上看着也没有再封他为镇宁公的意思。而刘老将军还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养子,皆是人中吕布,人称大刘将军跟小刘将军,和刘老将军的养子刘捡并称“三刘”,那是刘氏最后的辉煌。但那时,今上大约是太过悲痛,竟忘了把镇宁公的爵位赐下去。

几年前,刘捡将军死了,同年末大刘将军也死了。后来有位御史大人想起来,在上朝的时候提了镇宁公爵位的事,圣上当时并未答复,那之后镇宁公袭爵的事也没人再提起了。

镇宁公府按规制封了一半,彻底变成了“刘将军府”。

时至今日,刘老将军死了已近十年,人们说起他都是“刘老将军”而不是“镇宁公”,大概是都忘了吧。

桩桩件件,单看都是意外,可这件件“意外”放在一起看,又在“意料之中”。

建国之初的公侯之家,日渐式微者十之八·九,只余安国公顾家一枝独秀,可几年前皇上给顾老公爷赐婚成安公主,顾锋顾銛一夜之间变成了庶子。当初的旌阳公就是因为没有嫡子,从世袭罔替的一等公变成五世降一等的二等公。

顾家,前程堪忧啊。

再想到梦中顾老公爷之死,怎么会那么巧?现在想来实在蹊跷。跟这些公侯世家放在一起,简直令人心惊胆寒,今上当真是……

皇上如今毫不避嫌单捧郑家。把一个原本清贵一心向学的儒学世家硬生生培植成一张渗透了整个大祐官场的大网。如今说得上名的书院,都有郑家子弟教学。在朝的官员,大多师从郑氏的教导。郑家说对的,天下没人觉得错。

十多年时间,郑氏——引导了天下学子,进而引导了天下人的口和心。天下学子只知郑家一家之言,细思之令人胆寒。

太傅生前曾在私底下说过,郑氏之祸,重于摄政王。摄政王挟天子以令诸侯,意图窃国,罪在宫墙。郑家,掌握了天下人的舌头,谋的是人心,颠覆的是社稷。如果郑家有了自己的想法,后果不堪设想。

太傅走得早,没能看到现在。如今郑氏已经有了自己的野心,他们要扶持有郑氏血脉的七皇子,意在江山!如果太傅还在,二皇子也能多一分胜算,不至于如此步步艰险,如临深渊,步履薄冰。

越是如此,越不能攀扯到党派。二皇子此番上表,只需要说自己少年心性,离了仪仗游山玩水。岂料无意间撞破了石州总兵厉猛吃空饷的事情,二皇子斥责于他,他却狗急跳墙行凶杀人,竟敢追击千里,直杀到永安京附近。青天白日,天子脚下!当真是丧心病狂。

安韶华写完,又以二皇子的语气修饰一番,再稍稍润色一下。通篇只提发生的事情,不推理,不假设,先叙事,再陈情。可怜兮兮,惊魂未定,就像寻常人家儿子出门被人揍了,回家向父亲告状希望父亲给撑腰一样,一片孺慕之情之下有小小的算计,所能倚仗的不过是父亲能为自己出气。

又读了两遍,觉得写的不错。就去找二皇子。